首页  >  信息公开专栏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微信
X
索 引 号: 73004652-9/2021-00131 分  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发文机关: 琼中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文日期: 2021年10月25日 08:59
名  称: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文  号: 主 题 词: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12



前 言1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2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取得新的重大成就2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9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12

章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释放发展潜力19

  第一节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19

  第二节 深化重点领域制度集成创新21

  节 着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23

  第四节加快建设智慧琼中24

  五节全面加快对外开放步伐26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7

章 坚持生态优先系统观念,多措并举筑牢生态屏障28

  节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8

  节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30

  持续强化生态环境治理32

  节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33

  第五节 倡导生态文明新风尚37

章 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做优做强绿色产业37

  第一节 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37

  第二节聚力做精热带特色高效农业41

  第三节 高标准建设重点产业园区45

  第四节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48

章 构筑区域平衡发展新格局,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50

  第一节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50

  节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3

  第三节 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小镇55

  第四节 实施富美乡村建设行动57

加快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强化城镇综合承载能力59

  第一节 构建互联互通路网59

  第二节 打造安全稳定电网61

  第三节 构筑现代通信光网62

  第四节 逐步建成网格化气网64

  第五节 构建均衡协调生态水网64

章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66

  节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66

  节 推进健康琼中建设67

  节 实施教育振兴提质工程69

  节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70

  节 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72

  第六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73

统筹发展与安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75

  第一节 深化法治琼中建设75

  第二节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77

  第三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80

  节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81

  第五节 坚持青年优先发展81

  节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82

章 强化规划实施,确保实现十四五宏伟蓝图83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83

  第二节 完善规划体系84

  第三节夯实人才支撑84

  节 创新实施机制85

  节 凝聚社会力量85

前 言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根据《中国共产党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全县工作重点,合理有效配置资源,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琼中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也是启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扩大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的关键时期。琼中县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变化,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抢抓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家战略叠加实施带来的历史机遇,在认真总结十三五时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以更好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统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把自身发展置于国家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高站位、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十三五时期是琼中取得不平凡成绩的五年。面对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和自身转型发展的多重挑战,琼中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坚持以四个全面五大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思路和一心一园一带八区的总体布局,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目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脱贫攻坚为突破口,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创建一地两县三区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促使全县经济社会跨上了新的历史发展平台,为十四五时期琼中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十三五期间,琼中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主要体现为一增二优三提高”,“一增即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二优即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三提高即人民生活水平、政务服务质量、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琼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重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阶梯式增长,由2015年的41.1亿元增至2020年的59亿元,年均增长5.1%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6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5.7%,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3.8亿,占建省32年以来的51.7%。“十三五期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4819元、9713元增长至33417元、14116元,分别年均增长8.5%10%

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三产占比由2015年的39.6:16.5:43.9调整为2020年的35.8:15.4:48.7,第三产业平均每年贡献率达55.32%经济重心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蹄疾步稳。“奔格内”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累计接待过夜游客人数649.1万人次,旅游收入25.88亿元,分别年均增长7%2%,先后荣获“中国最美县域”等称号,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成为海南中部首家国家4A级景区。生态农业提质增效。累计实现农业增加值116.44亿元,年均增长2.99%,建成槟榔管理示范园区1.8万亩,桑蚕产业园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入选“全国电商进农村示范县”,琼中绿橙、琼中蜂蜜等农产品品牌全面打响。园区集聚效应凸显。积极谋划海南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1+4+X”产业布局,建设园区法治服务中心和组建专业招商服务队伍,累计入园项目40个,总产值9.84亿元。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脱贫攻坚全省率先摘帽”。扶贫开发工作连续五年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已脱贫人口脱贫质量巩固提升,实现零新增、零返贫。代表全省应战三次省际交叉考核、两次国家第三方评估、一次国家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及国家脱贫攻坚普查试点工作全县累计投入16.14亿元实施十二大脱贫工程,惠及农村人口10.42万人,实现脱贫退出595223943人,4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全县贫困发生率由34.6%降至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806元提升至11850率先在全省建立防贫综合保险制度实现全县农村居民防致贫返贫全保障已脱贫人口脱贫质量巩固提升建档立卡、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医疗、党建扶贫等工作在全国全省作经验交流,先后荣获中国全面小康扶贫十佳县市”“十佳精准扶贫创新县荣誉称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5项指标基本完成。

生态环境持续向善向好。获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居全省首位累计投入17.3亿元用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十二五投入的2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连续三年全省前二,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荣获中国生态魅力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等称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行环评豁免、环评备案和环评告知承诺等制度改革,告知承诺制项目审批时限缩减到3个工作日以内。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大气水污染防治连续年全省优秀,年均空气优良天数100%土壤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化肥农药实现减量增效;两违整治连续排名全省前列全县卫生清扫保洁收运体系全覆盖,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60%提高至100%农村污水处理率提高47个百分点;厕所革命全面开展,无害化厕所普及率75.1%提高至100%;森林防火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1个、国家森林乡村10个。环保基础建设加快完善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通过验收,实现水环境数字化监控。

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6+1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稳步推进,实施五大服务”“一企一策等审批服务,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率先推出44个主题套餐服务,不见面审批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企业开办、存量商品房转移登记等实现一窗受理海南省一体化平台覆盖率和使用率达100%12345平台荣获海南省巾帼文明岗,工单督办机制创新做法3次在全省推广。政务服务软环境全面优化建立县领导联系服务企业2小时问题解决机制和服务企业三个清单管理机制,打出审批服务代办等组合拳“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增市场主体6152家,注册资本112.05亿元,分别占现存市场主体的55.78%65.08%

乡村振兴引领城乡面貌换新颜。“海三”高速贯通南北、“万洋”高速横跨东西、中线高铁列入省级规划,琼中成为阡陌纵横的交汇点。省道S304县城区段改线新城区道路县中西路顺利通车县城和各乡镇立面改造全面完成,县城获评“国家卫生县城”称号,湾岭、黎母山等9个乡镇获评“国家、省级卫生乡镇”称号,南坵村、堑对村等28个村庄获评五星级美丽乡村。引进优质企业在什寒、水央等村启动实施“千村千企”战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率、自来水集中供水率、道路通达率分别达85.7%98%100%,“四好农村路”获全国、全省示范县称号,行政村4G、光网“户户通”惠民工程实现全覆盖,燃气下乡“气代柴薪”在全省率先试点。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逐年提升。民生支出累计154.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4%60件省、县为民办实事事项顺利完成。农村、城市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25%26%28%。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862套。全面改薄”“一县两校一园工程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认定;中招考试综合评价指数连续四年排名全省前八,基础教育改革、教育人才培养等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与上海同仁医院合作办医全面完成,引进31项新技术、新项目;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连续5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主动融入省1+N政策体系建设,承接的5项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制度创新上报案例成果4个。政府机构改革、县域“多规合一”、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垦体制改革、“营改增”等改革顺利完成。出台《推进金融业发展和鼓励企业上市实施意见》,琼中农信、海南七州洋、海南天明环保科技分别在新三板”“新四板挂牌上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创造了三个全省之最。加钗农场企业化改革顺利完成,推动7个乡镇成立10,农场社会职能顺利移交地方管理。海南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被列为全省唯一字头重点产业园区,获批极简审批试点琼中被列入全省体育旅游示范城市五极之一。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文明大行动全面推进省级文明城市测评连续两年蝉联第一,累计获得全国文明奖项14和平堑对、红毛什寒等7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各项事业工作成效明显先后荣获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124项全国称号。深入开展法律七进”“七五普法等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专职人民调解员实现村(居)全覆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个清零攻坚任务圆满完成,禁毒工作在省禁毒委调度例会上做经验介绍,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数量显著减少,缉枪治爆行动得到省委主要领导高度认可

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深入强化。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勇当先锋、做好表率”和“我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等专题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农村战斗堡垒建设不断加强。创新“党建+扶贫”模式,选派98名第一书记、110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下沉一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创新开展“比学赶帮超”“农村党支部书记每月一讲”活动,提升村级干部能力素质,创建农村示范党支部26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3个,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增强。干部队伍结构逐步优化。出台《县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等6项规范性文件,对各单位执行力实行第三方评估,建立考核评分体系,推动全县干部队伍作风明显改进。实施“内培外引”工程,开展各类培训52441670人次,引进紧缺性专业人才984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纵深推进。全省首创乡镇纪委交叉协作审查办案模式,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现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

与此同时,科技、金融、防灾减灾、统计、审计、退役军人事务、市场监管、机关事务、民族事务、地方志、档案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团委、妇联、工商联、科协、残联、侨联、文联、红十字会等群众团体工作均取得长足进步。

回顾五年的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思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主要得益于抢抓机遇谋划长远发展,坚持不懈争取政策支持,群策群力强化招商引资,多措并举扩大县域开放,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真抓实干推动工作落实,持之以恒保护生态环境。实践中积累的这些宝贵经验,已成为全县人民加快发展的广泛共识。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调整、百年未遇之大疫情严重冲击、百年奋斗目标迈向新阶段三大背景,数字化、大国博弈、治理重构等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加速变革,世界经济格局将深刻调整,我国的发展环境也将呈现阶段性变化,琼中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从国际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疫情长尾特征更趋明显,主要经济体衰退程度超出预期,外部需求大幅萎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新接续将会存在巨大摩擦成本,将对全球经济带来中长期扰动,使全球经济陷入中长期衰退对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但挑战与机遇并存

从国内环境看,经济运行呈现稳定转好态势,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市场的总体规模将加速扩大,巨大的内需潜力将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琼中县跨越式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从省内环境看,中央赋予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将掀开海南发展的新篇章,海南在未来较长时期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海南作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仍然基于自身发展内涵,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以及背靠我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等优势,在交通基础设施、商贸物流领域、产业合作和人文交流方面深化合作,推动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球贸易、金融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琼中自身环境看,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为加快要素流入琼中聚合配置提升竞争优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琼中地处海南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众多、农业资源丰富、黎苗风情浓郁、本地民风淳朴、女足品牌响亮、营商环境良好,拥有全省唯一字头重点产业园区,随着田字型高速公路通车,以及高铁、通航机场等现代交通元素规划建设,琼中交通网络将由全岛支点转变为全岛交汇点,真正实现全省一小时经济圈,约束要素空间流动配置的瓶颈得以彻底疏通,将迎来新一轮经济要素涌入配置和产业集聚成长潮,用好用活海南自贸港各项政策,将为琼中加快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活力,有力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

同时,琼中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经济基础薄弱,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市场发育不充分,创新能力不足,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依然存在,改善民生压力较大,文化、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对外开放力度、社会文明程度与自由贸易港要求不相适应,社会治理能力和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人才资源严重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土地等要素供需矛盾突出,保持和提升综合环境质量难度加大,等等。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琼中发展仍处于大可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不折不扣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牢牢抓住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新挑战,立足新起点,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努力闯出一条海南中部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和自贸港6+1+4建设内容,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引擎,以全面建设一县三城五地为总抓手,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制度集成创新,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加快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海南中部发展方阵中总量进位、质量升级,在主动服务和融入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争创新范例、闯出新天地、体现新担当。

二、基本原则

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

维护生态安全。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消耗上限,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力度,筑牢生态屏障,扛起维护全省生态安全的责任担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促进均衡发展。坚持系统思维,统筹空间、规模、产业结构,优化全县生产力布局,在提升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全面扩大开放。积极融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提升配置资源能力上下功夫,深化国际国内合作和省内区域合作,坚持以开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找准在全省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

强化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着眼改善民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对标自由贸易港的高标准民生水平,积极解决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发展目标

)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海南岛中部中心城市,县域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迈上新的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区域协同发展、统筹利用各类资源的体制机制较为完善,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内一流水平;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进一步提升,重要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持续扩大;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按照中央关于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战略部署,紧密衔接海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全面建设一县三,培育壮大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今后五年要在以下方面取得新成果:

经济总量扩大。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力争年均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5年全县GDP超过100亿元(2025年现价),人均GDP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质量效益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城乡区域发展趋于协调,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产业结构优化。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比重稳步上升,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

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不断上升,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土地、水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全省一流水平。

民生福祉增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持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

制度体系健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形成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文明程度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素质明显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十四五时期琼中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2025

年均增长

(或累计)

属 性

经济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

59

100

>10

预期性

2.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

5.8

>7

预期性

3.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

%

30

预期性

4.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6

11

预期性

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2.34

48

预期性

开放创新

6.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亿美元

0

2

预期性

7.贸易进出口增长

%

0

>10

预期性

8.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

0

1

>20

预期性

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0.1

0.4

0.05

预期性

10.新增高层次人才总量

16

80

预期性

民生福祉

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

8.2

10

预期性

12.城镇调查失业率

%

2.95

<5

预期性

13.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7

11.5

约束性

14.人均预期寿命

78.5

81

预期性

15.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2.5

3.1

预期性

16.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91

96

预期性

17.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1

3

预期性

18.安居型商品房建设套数

万套

0.6

预期性

绿色生态

1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完成下达目标

约束性

2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N+5

约束性

21.细颗粒物(PM2.5)浓度

微克/

每立方米

13

11

预期性

22.市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99

100

约束性

23.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

%

100

100

约束性

24.森林覆盖率

%

83.74

83.74

约束性

安全保障

2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2.65

约束性

26.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标准煤

5.28

6.72

约束性

1.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为当年价,增速为可比价。

2.N+5是指比国家下达目标多5个百分点。

3.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指省控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释放发展潜力


坚持以制度集成创新引领琼中高质量发展,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引导发展动能平稳接续和有效转换。



第一节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以企业和群众的实际获得感为导向,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年度行动计划,打造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营造“亲”“清”政商关系。持续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得罪企业就是破坏营商环境”理念,坚持三级书记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方参与、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完善落实县领导联系服务企业2小时问题解决机制和服务企业“三个清单”管理机制,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扶持壮大一批本土企业,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健全各类市场主体评价反馈机制,动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等参与营商环境监督,完善营商环境评价考核机制及成果应用。

构建简约高效便民的审批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大力推进“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互联网+监管”,探索推行“一业一证”,全面优化“不见面”审批流程,实行重大项目“首席服务制”和项目“三减一优”行政审批办法。严格落实国家安全审查、产业准入环境标准和社会信用体系等制度,全面推行“极简审批”制度,严格执行海南自由贸易港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大幅放宽对外资市场准入。坚持“项目进园区、园区说了算、有权能定事、有钱能办事”,在海南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实施特别极简审批,依法依规向园区下放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给予园区更大自主发展权,充分释放园区发展活力,推进园区审批制度集成创新。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坚守环保底线,冷静招商选商”原则,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完善招商项目审查机制,从规划布局、用地标准、投资强度、税收、生态环保等方面把好项目准入关,围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商贸物流、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储备一批优质招商项目,加大对外招商推介力度,积极推动招商项目尽快落地。用好用足自贸港优惠政策,探索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制度,采取超常规举措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第二节 深化重点领域制度集成创新



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问题导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协同高效。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建立不同权属、不同用途建设用地合理比价调节机制和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共享农庄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新型经营主体遴选培育和农业补贴政策,完善农业保险和风险防控保障机制,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有序推行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依法保障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利。推进农村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深化农村“三块地”等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依法构建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格落实到期政府债务足额偿还责任规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争取纳入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到重大城市基础设施、老旧小区改造、公共信息平台、清洁能源、生态环保、公共事业领域建设,强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化以交通、水利等领域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

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放大国有资本功能,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重组做强海南中部菜篮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加钗投资控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海南中部绿色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琼中县乡村振兴控股发展有限公司等平台公司。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加强乡镇收支预算编制、执行和财务会计核算等职能。

建立紧密的垦地合作机制积极打造全省农垦深化改革示范县,推动垦区规划、土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融入到县域多规合一发展战略布局中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制度创新,总结推广加钗农场、新市农场改革经验。完善垦区社会管理职能移交后续工作。将三块地改革拓展到垦区,探索垦区用地新模式。垦地联手在农业种植、加工、营销等全产业链环节加深合作,做强做优橡胶、茶叶、绿橙、南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垦区污水处理、危房改造、道路建设等民生工程。



着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



大力推进以科技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科技研发投入年度核算、评价考核和问责机制,确保如期实现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目标。高水平推进园区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发挥研究院科研优势,建立博士智库,促进琼中现代农业、中药农业、大健康产业、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挂牌申报国家级创新型县。积极推动院士工作站落地琼中,将院士工作站打造成培养、吸引人才的优势平台。

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等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研投入体系。完善财政投入与金融手段的协调配合,加快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创新领域,创新信用担保,探索设立创新基金。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开发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强化创新扶持体系建设。引导科技、信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集聚,吸引汇聚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科教资源,依托海南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鼓励中小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推动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争取“十四五”期间达到5


第四节 加快建设智慧琼中



强化创新驱动与智慧赋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琼中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深度融合构筑数字化发展新优势,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赋能传统基础设施,率先在营根镇、湾岭镇开展城镇公用设施、建筑、交通、能源电力、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因地制宜设置环境感知、状态监测、信号传输、运行控制等智能设备。

加大物联网部署力度。全面提升物联网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实现面向农业、交通、园区等业务需求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建设以地理信息时空平台、IOT平台、云+大数据平台、数字集成平台、感知管理平台、统一身份认证为基础的园区数字化平台,实现园区可视化、智能化管理

统筹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琼中抽水蓄能电站环境优越、高山气温低、电量持续稳定等特点,引进企业合建琼中离岸数据中心,推动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健全政府、行业、企业数据共享机制,消除信息孤岛,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增强政府公信力,服务公众企业。

构建数字孪生治理体系加快法治信息化平台、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等一系列现代化治理和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全域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全要素数字化、虚拟化、实时可视可控,打造精细化智能社会治理样板区。

专栏1:“智慧琼中”建设重点工程项目

(一)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海南(琼中)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二)物联网网络设施建设项目

数字产业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森林智慧化管理与经营工程项目;琼中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琼中智慧园区建设项目。

(三)智慧旅游服务建设项目

琼中智慧旅游服务平台项目;景区旅游智慧化改造工程;琼中县G224国道智慧旅游化改造示范工程。

(四)农业数字化建设项目

农业物联网智能云管理系统工程;蔬菜大棚数字化提升改造项目。

(五)智慧医疗卫生建设项目

5G标准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试点项目;5G智慧医疗平台项目。

(六)数字化政务服务建设项目

琼中县政务数据应用服务项目;琼中县“雪亮工程”暨网格化三期;琼中县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

(七)数字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琼中县全域“智慧治水”工程项目。


五节全面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当好海南中部市县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杆。

着力加强各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强化对外宣传推介,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平台,加大琼中城市形象对外宣传力度,重点围绕琼中生态环境、黎苗民俗文化、特色品牌产业、奔格内乡村休闲旅游等主题进行对外宣传推介,充分展示琼中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扩大琼中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推动相关国际组织、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和商协会等集聚,支持企业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开拓国际市场和开发境外资源的能力,加强贸易、投资、信息、物流、数据、专业服务等领域的深层次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共同发展。提高项目策划和管理水平,在生态环境建设、扶贫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重大公共服务工程等领域,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建设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示范项目。积极争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外金融机构低息、优惠的长期贷款支持。

跨区域共建新经济联动产业带推动与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琼海市和儋州市东西两翼城市的互动融合,搭建对口合作机制,加强资源、资金、人才、科技、信息、市场等要素共享,深化产业合作与市场对接,推进协调、配套、联动发展。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支持企业跨区域共建合作联盟,以协同推进跨区域价值共同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建产业创新大平台为突破口,强化区域经济协作网络建设,推进区域优势产业协作配套、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形成联动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致力于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优先在“信用+政务服务”“信用+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执法监督”等领域开展社会信用应用场景创建。着重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整合、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县域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基础设施功能建设实现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全覆盖。建立以重点职业人群为核心的自然人信用管理,加快建立完善社会团体、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信息和信用档案。广泛推广信用记录和信用产品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各领域进行应用,大力推行企业信用告知承诺制,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构建多部门、跨地区联动响应和信用惩戒机制,畅通市场主体违背信用承诺投诉举报渠道,促进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产业发展。强化信用信息采集、整合、共享和使用等过程管理,有序开放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市场化增值开发,进一步释放公共信用信息价值。推动利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增强以行业为支撑的信用服务能力,开展信用大数据应用。加强信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健全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建立信用信息侵权责任追究机制。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典型,开展诚信主题活动和重点行业领域诚信问题专项治理,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坚持生态优先系统观念,多措并举筑牢生态屏障



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落实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要求,加快打造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先行示范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



节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围绕服务保障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创新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完善排污许可、生态损害赔偿、环境信用评价、公益诉讼等制度,探索构建生态保护领域行政、民事和刑事三位一体的责任追究体系。

严格环保准入制度。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环境污染黑名单等制度。建立以企业自行监测为主,政府部门监管为辅的监测评价体系,大力推行环评审批正面清单。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对水流、森林、山岭、荒地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明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和行使代表,创新自然资源全民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综合考虑国土、环保、林业、水利等各方面控制要素,以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为手段,构建以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探索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机制避免生境破碎化,加强跨区域间生态保护红线的有序衔接。

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坚持用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者,探索生态补偿制度集成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良性循环发展。充分释放生态资源比较优势,在创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生态优势特色产业、推动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制度化等方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全县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森林公园、生态保护红线区等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补偿有效覆盖,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建立起符合县情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启动红岭水库生态补偿先行试点工作。



节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完善覆盖县域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进海南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循环化改造,推广清洁生产,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在种植、养殖等农业领域打造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村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水稻、桑树等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依托现有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立废弃农膜、喷滴灌带回收利用体系。

加强资源节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明确用地强度指标,严格控制总量,盘活存量全面实施建设项目用地节地评价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建立低效产业用地退出机制,切实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力推进节水灌溉,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抓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构建城镇良性水循环系统推进节水改造,加大乡镇和农村区域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推进节能降碳。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双控目标任务大力推进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从源头上确保新上项目单位能耗强度总体上与地方经济发展以及指标要求相平衡。加强节能低碳技术改造,强制淘汰高耗能工艺和设备。以营根镇为核心,继续提升新建建筑绿色化水平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加大新能源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推广力度。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各类经营场所、居民住宅中广泛采用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电器、节能设备。在农业农村领域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农业机械,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持续完善城乡燃气管道建设,推进燃气下乡“气代柴薪”

推进低碳试点城市建设。聚焦实现碳中和目标,依托自身温室气体排放基数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高的优势,在推进产业经济低碳化、构建减碳固碳的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新能源微电网、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多措并举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打造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加快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争取在全省率先开展林业碳汇上市交易。推进低碳应用示范光电控水工程建设项目,开展低碳景区、社区、园区创建



持续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大气污染防治。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严禁两个推进,严格落实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强化排污企业环保意识,严格控制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加强道路扬尘控制,推进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加快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施建设,强化机动车污染排放整治,有效控制柴油车和农业机械污染排放。有效保障重大节日空气质量,保持空气优良天数占比100%的良好态势。

水污染防治。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全面清理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与取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筑物、排污口、网箱养殖等设施。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工业点源、农村生活源、畜禽养殖源和农业面源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切实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加强地下水水质监测,定期调查评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域环境状况和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开展全县重点区域地下水防渗处理措施检查实施营根河、大边河等重点河流污水治理河道清淤、垃圾收集、养殖、种植业面源、水体流失治理、河道非法采砂、生态恢复、水环境监测建设等整治工作。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恢复等措施系统整治全县黑臭水体。

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监管,以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特色农产品基地,特别是以“菜篮子”基地为监管重点,开展农用土壤环境监测、评估与安全性划分。继续开展土壤耕地地力常态化取样监测工作。推进土壤生态修复,针对琼中县土壤肥力总体水平偏低的问题,优先利用有机垃圾堆肥产品对土壤进行改良,推进有机垃圾堆肥产品在苗圃、园地、林地的优先使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槟榔、绿橙、水稻等作物病虫害防治上,开展农药减量高效示范推广工作。

城乡环境治理。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格局,统筹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与全域卫生(健康)创建工作巩固琼中“国家卫生县城”湾岭镇“国家卫生乡镇”工作,启动黎母山镇、红毛镇、长征镇“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国家卫生乡镇全覆盖。加快完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现全县生活垃圾转运体系全覆盖。保持打违控违高压态势,严格农房规划报建和一户一宅管理,加快处置历史库存和新增违法建筑,规范农房规划报建,打击占用基本农田和非法买卖土地等违法行为。



节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依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重点加强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五指山自然保护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建成大尺度多层次的生态保护体系。

夯实环境质量底线。持续巩固县域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率为100%。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一级标准,力争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每年有所下降、臭氧第90百分位数浓度低于120微克/立方米,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II类标准的比例为100%。内河(湖)水质达到或优于IV类标准的比例达到100%。全县耕地符合或优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达标率不低于81%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促进中部生态保育发展有效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多样性,修复受损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与省林业局共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全面提升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保持森林面积稳定在现有水平、蓄积量持续增长态势。对现有林相较好的热带天然林进行封山护林,对现有天然残次林、灌木林进行封山育林,逐步提高天然林的郁闭度和林分质量,建成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热带天然林体系。在全县范围逐步清除马占树和小叶桉等经济树种的覆盖率,将其恢复为天然林地以提高区域的生态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采用生物措施营造水土保持林,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防止水土流失。深化与海南大学合作,联合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研究院。

构筑水源安全格局持续开展“海南水塔”保护行动,以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三大河流及百花岭水库、红岭水库、牛路岭水库的水源保护为重点,开展琼中境内重点河流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创新“智慧治水”模式,加速推进水域社会治理科技化建设,全面采集、存储和分析各类污染源、水环境质量、河道水位流速等数据,优化升级流域断面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对流域主要污染物的监控、管理及预警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湿地生态修复,河流、水库沿岸建设水源保护林,实行无林地造林、疏林补植、残林更新和低效林改造措施,提高水源地周边林地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维护百花岭、红岭水库、牛路岭水库等各大水库和河流周边植被现状,禁止土地的无序开发利用。明确红岭水库、百花岭水源地等综合性水库的功能分区,以饮用水源保护为核心,合理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灌溉水源区以及产业发展区。

加强物种和种质资源保护。加强生物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与保障能力建设,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建设一批珍稀濒危物种和种质资源迁地保存与繁衍基地。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力度,严禁非法猎杀、出售、食用野生动物及乱采滥伐野生保护植物,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防止外来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和本地物种产生不良影响,对引进外来物种及推广林下产业等进行跟踪监测,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有关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对已造成生态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保证生态安全。

专栏2: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

(一)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示范区建设工程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项目创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研究院;琼中县热带雨林恢复抚育改造工程。

(二)水生态质量提升工程

琼中县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源头及其流域综合管理示范段工程;水生态文明建设及综合治理工程;饮用水源保护工程。

(三)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环境监测预警综合管理平台扩建项目;“天地车人”一体化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项目。

(四)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工程

低碳应用示范光电控水建设项目;琼中县低碳景区、社区、园区试点创建工程;海南中部碳汇交易中心建设项目。

(五)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工程

营根河百花路段生态长廊工程(一河两岸)项目;琼中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琼中县石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琼中县垃圾收运系统升级改造项目;琼中县传统耕作区水土保持工程项目。

(六)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工程

琼中燃气下乡“气代柴薪”工程;琼中农业废弃物回收和综合利用项目;琼中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琼中县分散式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系统工程。

第五节 倡导生态文明新风尚



引导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严格落实“禁塑”要求推广环保可降解包装物,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在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家庭全方位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动



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做优做强绿色产业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生态旅游业、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抓手,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动能,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使绿色产业成为助推琼中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第一节 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



发展壮大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经济形成以山地度假旅游为主导,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融合发展,健康养生、红色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低空旅游等特色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海南自贸港中部旅游消费胜地

深入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旅游+发展理念,推进全县旅游景点、景区进行资源整合,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点线面结合重点推进黎母山康养生态旅游区、东五指山上安仕阶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长兴飞水岭景区开发等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乘坡河石臼、琼中峡漂流等特色溪水生态旅游产品依托白沙起义纪念园、王国兴故居和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等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资源,加快建设红毛—什运红色文化旅游区以发展奔格内乡村旅游为主线,打造一批以什寒、堑对、水央朝参、南茂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景点,注重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原真性,推动云湖乡村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精心培育一批椰级乡村旅游点和乡村民宿集群,促进旅游发展实现全域全民化。

着力培育高端医疗康养旅游。充分利用南药资源和气候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热带雨林生命健康产业,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地区,在营根镇、红毛镇等建设气候治疗与特殊诊疗中心、康养特色小镇,打造海南自贸港生态康养目的地。创新旅游+康养+度假模式,推动慢性病疗养、运动健康治疗等健康服务重点领域和特色产业率先突破,形成专业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供给。

推进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利用琼中女足金字招牌,打造集体育竞技、休闲旅游、运动康养、足球教育、民族文化展演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引进大企业支持琼中女足组建足球俱乐部,完成琼中足球训练服务中心、琼中青少年足球改造工程建设。引进国家级足球竞技赛事和集训、转训基地等落户琼中打造国际足球小镇。多元化利用热带雨林资源,创新山地旅游新业态新模式,举办热带雨林越野挑战赛和国际环岛自行车赛等赛事活动,打造中部热带雨林民族特色运动体育旅游区。

培育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动红岭水库旅游化改造,加快黎母山抽水蓄能电站旅游开发,创新集开发、生产、参观、科普、体验为一体的工业旅游产品。整合开发军垦文化和茶文化,打造农垦特色旅游产品。规划建设通航小镇,大力发展低空游等旅游新业态。利用良好的交通枢纽优势,争取设立海南中部离岛免税店,打造海南中部游客集散

提升智慧旅游服务能力。开发“奔格内”智慧旅游服务APP产品,推进全域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营销、宣传、体验等智能终端体系建设。推广VRAR等技术,创新场景展现手段。建立覆盖全域重点旅游区域的监控网络,合理布局视频监控、人流监控、位置监控、环境监测等设施,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监控,提升旅游应急服务水平。

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高度融合。加快旅游景区的旅游公路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合理布局建设一批新的高品位旅游度假酒店和乡村民宿,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群体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全面推进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快旅游景区供水、供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和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完善与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坚持日常检查和集中整治相结合,通过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专栏3:旅游业重点工程项目

(一)大型旅游景区项目

琼中县百花岭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东五指山上安仕阶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项目;黎母山生态旅游区项目;长兴飞水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项目;乘坡河谷生态旅游景区项目。

(二)乡村旅游项目

奔格内”美丽乡村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云湖乡村旅游度假区提升工程;红毛—什运红色文化旅游区项目;什寒旅游康养示范项目。

(三)生态康养旅居项目

老龄事业发展中心项目;和平长兴康养度假项目。

(四)热带雨林旅游项目

琼中热带雨林公园徒步线路及配套服务设施工程项目;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北大门及其配套建设项目;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研学旅游项目;琼中花果山旅游项目。

(五)体育旅游项目

琼中山地体育公园建设项目;足球小镇起步区项目。

(六)旅游新业态项目

黎母山抽水蓄能电站旅游开发项目;琼中通用航空机场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七)旅游配套项目

琼中县高端酒店建设项目;海南中部离岛免税店项目;琼中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建设工程。

第二节 聚力做精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适度规模、环境友好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道路,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全面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巩固提升橡胶、槟榔等传统产业效益基础上,加快发展琼中绿橙、桑蚕、蜂蜜、山鸡、鹅、小黄牛、茶叶等特色农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实施橡胶、槟榔大宗农产品单产效益提升计划,延伸槟榔产业链条,推动槟榔产业向规模化聚集化发展扩大槟榔管理示范园区规模。扩大琼中绿橙种植规模,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聚焦高端”“小众”“精品,引进推广蓝莓、黑莓、无花果等水果种植。扩种百香果、兰花等亩产效益高的产业。提升新伟红茶绿茶知名度。继续实施“琼中山鸡”产业项目,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提种猪场和规模养猪场(户)产能,鼓励发展牛羊养殖,推动畜牧产业扩容升级抓好非洲猪瘟、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促进野生南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引种栽培及深加工,大力推广益智、灵芝、巴戟天等种植,扩大南药标准化规模化种植面积将沉香产业打造成为特色高效支柱产业,构建涵盖基础研究、育种育苗、种植管理、生态造香和产品制作、销售及沉香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扩大桑蚕养殖规模,打造桑蚕产业深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强化油茶加工能力。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山塘养殖,打造多品种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林下养蜂、灵芝、南药等特色林下经济,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农业品牌建设。打造绿色琼中系列农产品,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加快形成以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发展格局。继续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品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县域品牌培育工作,积极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琼中绿橙、琼中山鸡、琼中蜂蜜等名优品牌,申报创建琼中茶叶和琼中咖啡等品牌。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爱心扶贫集市等渠道,充分利用电商、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营销,加大直播带货等线上销售力度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建设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中心,打造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基地。推进琼中热带果树种质资源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实现隔离检疫中心热带果树种苗在琼中进行试养、试种、筛选、提纯、推广。加大力度支持农业新品种培育,重点推进琼中绿橙、山鸡等优势品种改良。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做好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使种桑养蚕、槟榔、绿橙种植等我县特色产业在种植、收获、除草、松土、喷滴灌、农药及运输等作业上实现机械作业操作,加快推广槟榔水肥滴灌技术推广智能割胶机器人槟榔采摘机器人、槟榔园多功能维护一体机无人机巡河施肥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治、土壤改良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升耕地地力水平。建立重大水利项目综合评价机制,推动现代化灌区建设,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农业发展水平。做好撂荒地复耕,扩大常年蔬菜基地建设面积。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流通标准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标准化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培育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农业电子商务公司和品牌。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核心,推动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以红毛镇、长征镇什运乡为试点,探索入股、合作、流转、托管等多种土地集约形式,积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合理好利益分配,激发调动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的积极性。

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建设支撑三农发展数据库,加快推大数据、物联网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装备、农机作业服务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逐步推动精准作业、智能控制、远程诊断、遥感监测、灾害预警、地理信息服务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构建贯通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质量追溯体系。继续完善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乡镇检测站、农村田头检测点和商贸市场移动检测点四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农业执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联结及部门联动机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

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落实2500常年蔬菜基地种植面积,大力扶持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蔬菜种植家庭农场,组织和引导当地农民参与蔬菜生产,提高蔬菜自给率。建立健全蔬菜、肉、蛋、水产品等主要菜篮子产品的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和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市场监督,稳定蔬菜价格,做好田头采购,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建立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严格实行菜篮子问责机制,做好保质、保供、稳价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便宜菜

专栏4:农业重点工程项目

(一)种植业提升工程。

琼中县槟榔“水肥一体化”喷灌项目;绿橙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海垦茶业生态科技园项目;琼中“菜篮子”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山兰稻产业园项目。

(二)畜牧业提升工程。

规模化生猪养殖项目。

(三)林业和林下经济项目。

南药种植基地项目;沉香种植基地项目。

(四)农业品牌提升工程。

申报创建“琼中茶叶”和“琼中咖啡”项目。

(五)科技兴农项目。

琼中县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防控中心项目;琼中热带果树种质资源成果转化基地项目;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提升工程。

(六)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千村千企项目(含乡村振兴);土地整治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琼中县农产品区块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项目。


第三节 高标准建设重点产业园区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海南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为平台,积极谋划园区1+4+X产业布局,做大做优做强园区经济,提升价值链掌控能力,打造县域经济核心增长极,作为海南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自由贸易港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打造全产业链特色园区。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及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加强与洋浦港互联互通。聚焦海南本地热带高效农业、内地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农产品资源,打造海南岛中央仓库”“中央厨房,加快建设省级综合应急物资仓库工程及配套设施,保障自贸港物资特别是食品供应安全,推动形成农产品进出口、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链布局,打造海南自贸港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地。规划建设全省中部日常消费品总仓和批发市场,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加快发展冷链物流、智能物流等设施建设,打造全岛物流枢纽。规划建设中国(海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核心区,支持和鼓励企业利用自贸港原产地规则加工增值30%进入内地免关税等政策,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整合海南本地和国际的海产品资源,建设海南中部国际海产品(海鲜干货)交易中心。完善农产品加工物流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信息服务、技术研发、商务服务、金融中介、包装服务、法律服务、文化传播、节能环保等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形成服务业产业集群。

加强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推动镇园合一,组织完善园区空间规划,优化园区和湾岭镇一体化空间布局,加强园区内设施和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机衔接启动湾岭镇区旧改工作,优先解决园区生产生活配套问题。建立园区范围内及周边的村庄参与共建共享机制,推动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入市或入股形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园区企业、园区平台公司合作混改。力争2025年,园区和湾岭镇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为全县贡献一半GDP,城镇常住人口达到5万人。

创新园区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法定机构+市场运作的运行新模式,导入产业资本和专业运营团队,对园区予以充分授权,最大程度地让项目进园区、园区说了算”,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专栏5: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重点工程项目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

中国(海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核心区建设项目植保生物特剂项目;海垦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槟榔深加工与仓储项目;缫丝及丝织品生产项目;生猪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海南南药综合加工基地项目;热带水果果醋、果酒果类酵素加工项目;琼中热带果蔬加工中心项目。

(二)现代物流业项目。

海南省中部(琼中)二级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海南省中部粮食储备及交易中心项目;琼中中央厨房项目;琼中智慧冷链物流仓储项目;海南省日常消费品总仓和批发市场项目;海南中部国际海产品(海鲜干货)交易中心项目。

(三)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园区电力、交通、通讯、污水处理及给排水系统建设工程。

(四)应急物资储备项目。

海南省省级综合应急物资仓库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

第四节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金融保险。争取更多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机构和服务到琼中落地建设农信中部金融大厦以扶持实体经济为导向,增强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和渗透力,加强对县辖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融资支持,及时解决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争取县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在融资方面有新突破。完善三农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抵()押融资风险补偿、金融保险支农服务、金融服务农村信用体系等相关配套措施,引导和吸引更多信贷资金向三农倾斜。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房抵押贷款政银保合作机制,简化手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农村保险制度,扩大农业农村保险保障范围,针对槟榔、橡胶等大宗农产品加快开发各类涉农保险产品,提高农业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引导各类银行合理布局,拓展农村金融网点覆盖面,促进全县银行业经营水平的整体提高。

医疗健康。探索个性化健康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按照规范化建设与运营的要求,积极发展连锁型医疗体检机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引导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建,着力推进养老机构的医疗、康复、护理、保健能力建设。与居家养老相适应,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护理、慢性病管理和服务能力。在新中医院、县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建设集医疗服务、疗养康复、健康养生、养老护理、生活服务等为一体的医疗健康产业项目。积极引进培养护士、养老护理员、营养师、按摩师、理疗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加强远程医疗和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深挖南药、黎药特色资源将中医药生态、绿色和健康的理念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

商务会展。以黎苗三月三传统节日为平台,深挖黎苗文化资源,积极培育和引进有特色、有影响、有规模的展会,引进国内知名设计企业将县博物馆打造成主题鲜明、特色新颖的会展中心,积极引进和承办国内外高端会议、论坛、展览,打造琼中本土的会展品牌。不断提高会展业的产业化水平,带动场租、搭建、广告、运输、住宿、餐饮、通信、旅游、购物、贸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商业服务。依托壹号商业广场、城市商业综合体、百花新天地商业街等商业载体,设立海南岛内居民消费进境商品免税店,积极吸纳岛内外商贸企业落户发展,鼓励培育地方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零售、批发等商贸业加快城乡融合消费网络建设面向岛外开展精准促销活动,支持孵化网红经济,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等形式加大消费热点营销宣传培育扩大岛外市场,增加休闲旅游、婚庆度假、商务会展、地方特产等消费产品的有效供给。积极开展商品美食联合促销、广场嘉年华、万人狂欢节等大型消费活动。探索发展夜间经济,打造琼中“奔格内”观光夜市,精心打造夜间餐饮、夜间赛事、夜间会展等消费业态,适当延长图书馆、体育馆开放时间。积极引进首店、连锁品牌,完善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造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

社区服务。提升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新建长征镇等一批规模大、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综合性社区服务机构。整合现有社区商业资源,重点加快社区生鲜食品超市、便利店、快餐店、理发店、洗衣店、维修、家政、再生资源回收等网点建设,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卫生、就业、养老服务等。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积极发展外卖、共享住宿体验消费和智能+服务消费,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房地产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新建6000套琼中县安居型商品房项目,解决好本地居民和人才基本住房需求。持续保持房地产双控高压态势,鼓励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升级,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建立闲置房盘活利用机制,鼓励发展度假民宿等新型租赁业态。

专栏6:现代服务业重点工程项目

(一)商业项目。

兆南城综合开发项目;琼中城北片区城市商务综合体;湾岭大厦项目。

(二)文化产业。

海南中部(琼中)新华文化产业园;琼中大型综合歌舞剧院建设项目;琼中综合图书馆建设项目;琼中博物馆装修项目;海南黎苗文创产业园项目。

(三)医疗健康业。

琼中县中医院二期项目、健康生态产业园项目。


章 构筑区域平衡发展新格局,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



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新机制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构建以人为核心、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发展格局。



第一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主动将琼中纳入全岛大城市、大景区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优化发展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和支撑能力

坚持科学规划先行。科学运用多规合一成果,加快推进琼中国土空间规划,围绕建设海南岛中部中心城市战略目标,把营根、湾岭、长征三镇墟和海南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作为一个城市主体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谋划推进一批能够提升区域服务功能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扩大县城经济和人口承载力。完善新一轮县城、各乡镇、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优化全县耕地、永久基本农田、林地、建设用地布局,形成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加快新一轮乡村规划修编工作,严格执行省新农村建设标准和逢建必报制度,尽早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强化县城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营根镇为核心、字交通线建制镇为骨干、现代农村社区为基础,构建层次分明、特色突出、功能互补、产城融合的一城带九镇新型城镇体系,集中力量推动主城区营根镇扩容提质,拓宽要素流动配置承载平台,增加县城产业、人口集聚容量,科学引导城镇人口布局,县城人口2025力争增加20进一步提升区域的经济向心力。

提升县城基础支撑能力优化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养老托育设施、文旅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公共资源配置和配套设施布局,不断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围绕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市政交通设施、市政管网设施、配送投递设施和县城智慧化改造,加快推进环城东路至营乘路连接段市政道路工程等项目建设,提高城市道路通达性和群众出行便利性。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等功能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稳步推进营根洋旧城改造、食品厂回迁房等项目建设。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县城公共厕所建设推进县城生态化改造,实施营乘路、国兴大道市政和景观功能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海绵”城市,在确保城镇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区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快推进各乡镇协调发展。根据各乡镇的区位、资源禀赋及其所承担的职能,着眼于集约利用土地、水源、能源、城镇空间和生态保护,创新机制整合各乡镇资源,做大规模释放产业集聚效应大力推进集产业发展、旅游服务、民族文化景点于一体的特色魅力乡镇建设。重视环境人口承载力,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合理规划用地规模和用地类型,避免过度土地开发利用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乡镇镇墟内的建筑要因地制宜,注重对黎苗族文化的保护,保留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和活动场所,营造民族特色鲜明,生活自然纯朴的特色魅力乡镇人居环境。

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进一步降低居民落户限制,积极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的居住证制度,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动常住人口充分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体系、技能培训服务体系、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围绕十抓十好目标,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以脱贫攻坚成效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成果巩固脱贫成效,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融互促,描绘出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高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不摘”“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坚持三不减三提高三加强,对已退出的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力度。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志智双扶等工作力度,增强贫困群众发展动力,积极推动形成脱贫致富长效机制。探索把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倾斜政策和贫困人口保障性政策逐步转化为普惠政策,以脱贫攻坚成效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对贫困人口、脱贫人口、边缘人口进行定期核查、动态管理,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因病因灾等特殊原因致贫返贫的群众动态清零。更好利用金融手段建立防返贫长效机制完善防贫综合保险,与现有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生救助等相关政策形成合力。

分层精准施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扣五个振兴工作要求,加快推动城乡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充分流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桑蚕、养山鸡、养蜂等特色产业,采取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种养大户)+基地+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脱贫工程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努力营造返乡就业创业浓厚氛围,推动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积极寻找乡村中的土专家”“田秀才和致富能手,充分发挥领头雁的示范带动效应。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建设政治强、本领硬、作风实的三农工作队伍,推动乡村振兴各项部署在农村基层落地见效。利用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黎苗族纯朴善良好客的优秀美德,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消除村域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有序推进村庄整治,延续村庄山、水、田、林、路的自然格局,引导乡村就地美化提升。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一核两委一会乡村治理结构,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和村两委班子,高标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培养好村级后备干部。积极开展基层党建示范点、示范带、示范区创建活动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第三节 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小镇



高标准高质量全面推进湾岭、黎母山、长征、红毛、上安5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突出地域特色,注重产业引领,大力发展差异化、易发展、可持续的特色产业,有效拉动投资增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湾岭农贸物流小镇重点推进海南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建设,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展销、服务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全产业链集群和支柱产业。黎母山黎母文化小镇重点发展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母山自然保护区)和黎苗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业,建成国内高品质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黎苗文化传承地。长征乡村旅游小镇整合提升生态乡村民俗游,形成集体育运动、生态旅游、山地体验、民俗风情为一体的创意生态文化旅游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林下经济。红毛奔格内旅游小镇充分挖掘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打造以奔格内乡村旅游品牌和红色旅游为主体、凸显山地特色农林经济为基础的乡旅驿站小镇。上安温泉旅游小镇重点发展橡胶、槟榔等特色农业及养蜂、养猪、小黄牛等养殖业,并利用乡域内温泉、热带雨林、漂流、摩崖石刻及人文资源,发展休闲旅游度假。

专栏7:特色产业小镇建设重点工程项目

(一)湾岭农贸物流小镇(物流小镇)建设项目

依托海南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大型农产品加工和物资储备基地,构建以农产品精深加工、货物转运、商品仓储、流通配送及商贸服务为主的农贸物流小镇。

(二)黎母山黎母文化小镇(黎苗文化小镇)建设项目

以黎母文化为载体,依托黎母山镇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旅游资源优势、黎母文化底蕴优势,将黎母山镇打造成颇具海南特色的黎母文化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长征乡村旅游小镇(旅游小镇)建设项目

依托桑蚕产业及优美的自然环境、黎苗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云湖休闲山庄的辐射作用,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种养及乡村旅游业,将长征镇建设成集旅游、养生、度假、休闲、运动为一体的生态型乡村旅游小镇。

(四)红毛奔格内旅游小镇(黎苗文化小镇)建设项目

奔格内乡村旅游为依托,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以山地特色经济为基础的体验型特色旅游小镇。

(五)上安温泉旅游小镇(旅游小镇)建设项目

依托浓郁的上安民俗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以温泉旅游养生为主题,打造温泉旅游小镇。


第四节 实施富美乡村建设行动



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展示黎族苗族传统文化风貌为核心,以产业富民、特色居家乡村、文明乡风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致力打造集富、美、趣、和于一体可游可憩、宜商宜居的富美乡村。

高水平编制村庄规划。加快新一轮乡村规划修编工作,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注重农村特色,保持乡村风貌,以上位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按照务实、管用、可操作、能落地的总要求,注重集成优化相关土地政策,推进乡村资源要素整合,统筹好居民点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生态保护、灾害防治等重要内容,引导村民集中居住,以便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合理安排好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开展千企千村、一品一景建设工程。按照一企一村一企多村发展思路,明确以企业为主体,以各自然村及垦区生产连队为合作对象,实施村企共建,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吸纳就业、促进商贸等共建方式,逐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深入打造富美乡村百村塑百品,探索创新富美乡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模式,盘活用好乡村资源资产,着力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产品优势村。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光纤网络、电、路、气、水、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民住宅、农村公共建筑安全和抗震节能水平。加强农村卫生、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鼓励建设养老机构、老人日托中心、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等,提升农村基本养老服务水平。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快递便民服务网点、连锁便民店等设施。

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农村卫生(健康)创建工作,巩固深化省级卫生村创建成果,建立村中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强化三清三改三化一建,统筹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粪污、农业废弃物综合治理,高质量推进厕所革命,整合资源,强化举措,建立长效运营管护机制。改进农村畜禽散养方式,实施村庄美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村内道路和入户路建设,统筹推进村庄主要出入口、主要村道和公共活动场所公共照明设施建设。

打造富美乡村+共享农庄新业态。大力发展农业共享经济,以富美乡村为载体推进共享农庄试点创建工作,引进市场消费主体或投资主体,参与富美乡村共建共管共赢,按照修旧为主、建新为辅,保留乡村风情、改造提升品位的要求,在保留村居民俗文化的前提下进行现代化改造,保留现有的道路、村庄肌理,延续现有文脉,突出民居特色,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促进农旅文深度融合,推进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完善农民与投资主体利益链,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



加快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强化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实施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交通、电力、水利、信息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络体系,提高运行效率,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 构建互联互通路网



按照坚持适度超前、立足服务发展、突出集聚辐射、立体协调成网、全面升级提速、均衡绿色共享的要求,加快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提升对外通达能力。构建干支结合、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等级合理、衔接顺畅的公路网络体系。改造提升琼中区域内高速路互通道,提升对外通达能力提前谋划琼乐高速加钗互通至上安乡公路(环热带雨林公园公路)项目、琼乐高速加钗互通至环岛东线高速公路项目、万洋高速会山互通至中线海三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提升国道G224、省道S304、省道S215等公路等级,完善县域公路主骨架。

加快建设旅游公路。按照系统性、功能性、景观性等原则,因势利导打造以奔格内为主线的旅游公路、乡村串联通道,公路规划建设与公路沿线和旅游目标地的旅游资源实现联动开发,形成公路—旅游景区—旅游配套—旅游服务一体化的旅游综合体模式。大力构建连通城乡、串联景区的奔格内国家步道系统,在中线高速、国道和省道的基础上完善旅游公路、景区间交通系统。

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将四好农村路与当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继续巩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成果,建立健全全县农村公路路长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机制,全面提高我县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专业化建设水平。

着力优化城乡运输结构从线路优化、结构调整、站场配套、管理创新等方面制定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措施,合理配置客运资源,完善县城、乡镇、村三级客运网络。

专栏8:“路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

(一)高速公路配套工程。

琼中县高速水潮互通项目;琼乐高速加钗互通至上安乡公路(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项目;琼乐高速加钗互通至环岛东线高速公路项目;琼中互通升级改造工程项目。

(二)国道省道提升工程。

琼中县境内省道改造提升工程项目;琼中县海榆路旅游公路工程;和平镇至中平镇旅游公路工程项目;琼中县营乘路旅游公路工程。

(三)市政道路工程。

新城区道路(三月三大道、万泉河大道、仕阶路)工程。

(四)农村公路工程。

琼中县农村公路县道升级改造工程;琼中农村公路乡道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农业生产便道建设工程;琼中县漫水桥改造工程。


第二节 打造安全稳定电网



加快新一轮电网改造升级重点配合城市规划和园区布局,优化电网结构,适度提高配电网建设标准,逐步优化电压层级、缩短供电半径、合理选择导线截面、提高配电网技术装备水平,完善重要用户保供电措施,增强配电网防灾减灾和综合保障能力,应用综合节能措施,降低配网损耗,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强化农村配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将提升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户均配变容量等指标列为重点工作,集中解决主网架问题、单线单变问题、增强环网率、自动化覆盖率、可转供率和可靠性问题,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进琼中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长征35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建设,解决电网低电压、重过载等问题。

完善电网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整改绿色小水电,落实光伏扶贫的新政策、新要求,做好已安装光伏并网工作。加快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以县城为中心,在居民小区停车位、社会公共停车场、公交及出租车场等区域配建快速充电网络及停车设施充电系统等服务网络。做好5G基站设施的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着力满足5G基站设施运营用电需求。

专栏9:“电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

中县220kV输变电新建工程;琼中县城北站新建输变电工程;琼中电网主网完善建设工程;充电桩与5G基站设施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


第三节 构筑现代通信光网



加快5G网络布局、示范应用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5G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将5G基站建设规划纳入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将5G基站站址、机房及管线、电力等配套设施纳入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将交通干线与重要交通枢纽场所基站纳入建设规划。全面推进社会公共杆塔资源开放,深入推动通信塔社会塔共建和开放共享。有序推进全县5G网络建设覆盖,加快在营根镇、湾岭镇5G网络建设,实现全县交通干线与重要交通枢纽场所、重点景区的5G网络覆盖,积极推进农村地区700M频段使用,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5G基站站址保障体系。

拓展和丰富应用场景打造一批5G+”“人工智能+等应用示范工程。完善农村通信网络,推进数字乡村战略,改造升级农村数字设施,实现农业生产基地光纤网络和5G移动通讯网络全覆盖,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推进免费WiFi全覆盖巩固实现全县范围内重点公共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包括景区游客集散中心、餐饮、购物服务区,酒店大堂,公共交通枢纽候客区,行政服务办事大厅,文化体育场馆公共活动区,会展中心等公共区域,为游客提供快速、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10:“光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

琼中县自然村(含行政村)5G基站建设项目;琼中县重点公共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项目;城镇公用设施、建筑、交通、能源电力、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项目;城市运行网格化管理系统工程项目;5G高空视频监控监测建设项目。

第四节 逐步建成网格化气网



全面加快燃气管网向村镇延伸步伐,积极推进气代柴薪,加强县内天然气管网和加气站建设。在确保燃气供气系统安全、稳定、连续和用气安全可靠的情况下,根据各乡镇、村的具体地理位置和城镇化发展情况,按照宜管则管,宜罐则罐的原则,因地制宜,确定燃气设施建设具体模式。对靠近县城(营根镇)的乡镇、村庄,可将城区主管网延伸至周边的乡镇、村庄,扩展管网供气范围。对城区主管网不能覆盖的乡镇及集中连片村庄,以乡镇为中心,半径在5公里范围内的村庄,或者半径在2公里范围内50户以上集中连片村庄,应采用LNG液化天然气储罐或瓶组气化的方式进行管道供气。对人口较少且分散居住50户以下的村庄,推广使用智能化瓶装液化石油气,条件许可的,可采用LPG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方式进行局域独立管道供气。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投资建设民用燃气卫星站或通过城镇供气管网延伸,开辟农村用气市场。

专栏11:“气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

琼中县燃气站及区域总部项目;琼中县城乡燃气管道建设项目。


第五节 构建均衡协调生态水网



保障饮水安全。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优先考虑城镇水厂管网延伸,根据区域水源条件、农村人口分布等情况,合理布局建设村镇中心水厂,将管网延伸到村庄,提升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和供水保证率。饮水安全工程实行标准化建设、企业化运营和专业化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推进中小河流和乡镇防洪堤建设,建设修缮小型灌溉排涝设施,打通贫困村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实现灌溉水源、灌排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协调配套,提升农田有效灌溉率。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做好水资源建设与配置,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推进城镇污水治理开展城镇排水管网雨污错接混接点治理、破旧管网修复改造和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推动污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覆盖。

专栏12:“水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

(一)水资源配置工程。

琼中县水库建设项目;琼中县县城备用饮水源工程;琼中县城镇供水工程项目;琼中县农村供水工程项目。

(二)城乡水网市政工程。

琼中县水厂管网改造及延伸工程;琼中县县城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

(三)污水处理工程。

琼中县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湾岭镇乌石墟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四)农田水利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小河流和乡镇防洪堤建设工程;小型灌溉排涝设施修缮项目。


章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



节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健全收入合理增长机制。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和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的政策。着力解决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过低、工伤保险参加率过低、拖欠工资案件频发等问题;不断探索激活我县各地区更多资源,将土地收入的更多部分返还给农民,努力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为实现居增收提供新动能。



节 推进健康琼中建设



加快医疗资源扩容和合理布局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考核,加大县级公立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力度,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争取将琼中县人民医院建成三级医院;继续推进琼中县中医院异地建设项目,建设成为海南省中部集医疗、疗养、康复、保健为一体的中医医院将阳江医院打造成为琼中县第二人民医院。整合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资源打造中部地区一流妇幼医院成立县医疗卫生监督管理服务中心加强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加快县级公立医院医联体机制建设,引进省内外高校、三级医院参与县级公立医院医联体建设,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医共体机制。

增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推进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核酸检测PCR实验室建设,加大行业卫生监督力量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建立专业化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队伍,组建起由医疗和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卫生应急队伍。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

健全针对重大疾病预防性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控制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慢非病等,对患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高风险人群采取早期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升针对重大疾病、新生儿和高危孕产妇等救治能力。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健康产业,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与省内外三甲医院在重点科室建设、常见病治疗水平提升等方面深化合作,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人员队伍,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以医疗联合体建设为载体,加快推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5G网络和物联网建设,构建物联网医疗服务体系。利用丰富的南药黎药资源优势,加强中医医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中医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抓好妇幼健康管理,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专栏13:医疗卫生重点工程项目

(一)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琼中医联体建设项目;医疗急救体系和120指挥中心项目;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项目;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楼与配套工程项目;县中医院异地新建二期项目;阳江大丰精神病专科医院建设项目;县中医院异地新建(三期)项目;阳江医院及新进分院综合改扩建项目。

(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项目。

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项目。


节 实施教育振兴提质工程



推进基础教育巩固提高。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两个比例,健全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专业化管理队伍,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与业务指导。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高标准推进与华中师范大学、海口滨海九小等合作办学项目和一市(县)两校一园建设。启动实施城乡一体化新优质学校培育工程,加强乡镇寄宿学校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优质均衡升级,实现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延伸,做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逐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施农村劳动者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加强全口径残疾人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工作安排,新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切实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和管理体制。办好老年大学,增进老年人精神生活和身心健康。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办学,力争5年内形成足球专业教育定位,建立区域性小学、初中、高中青少年校园足球一条龙培养机制,加强与省内外高校、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合作,引导优秀足球运动员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并接受系统足球训练。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抓好好校长、好老师等引进工程,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依法履职尽责意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健全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制度化。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备有计划招聘农村基层教育人才和特岗教师、彻底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专栏14:教育领域重点工程项目

(一)基础教育提升工程。

琼中县棚户区改造配套幼儿园工程项目;琼中县4所农场幼儿园工程;琼中县第二、第三幼儿园;琼中县实验小学扩建项目;琼中一小扩建项目。

(二)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提升工程。

琼中县特殊教育学校;琼中县足球学校建设项目。

(三)教育配套设施项目。

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琼中县民族思源实验学校体育综合楼建设项目;琼中县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项目。


节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推动形成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以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层服务点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利用城市数字网络设施、党员远程教育系统、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示范点、文化共享工程示范点和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等方面的资源,提升公共文化传播能力,实现城乡文化资源联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确保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深入开展,定期开展送文艺、送图书、送电影、送琼剧等文化惠民活动。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特色民居、传统村庄、民族村镇、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的保护。做强黎苗三月三、全国武术之乡等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推进琼中黎苗民族文化博物馆、黎锦技艺传习所等项目建设。文化馆在逐步健全文化基础设施的同时,继续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举办黎苗歌舞、黎锦苗绣技艺培训班,提高非遗传承人的技艺水平。重点培养《琼中黎族民歌》《海南苗族民歌》《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海南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继续实施民歌、民舞、民服三进校园活动弘扬白沙起义精神,加强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加强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工作和合理开发利用,推出优秀红色文艺作品,鼓励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传播和共享。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充分借助琼中女足的影响力,结合全民健身、体育赛事等活动,积极打造体育文化精品工程和体育文化品牌活动。创新发展体教融合新模式,建立健全琼中女足运动员输送机制,畅通女足运动员进高等院校、各类优秀足球职业俱乐部等渠道。以琼中女足为班底组建琼中女足职业俱乐部搭建与国内外优秀足球俱乐部交流平台。开展文体惠民活动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区域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共享机制建设。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扩大我县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不断提升指导服务水平鼓励体育类社会团体、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性体育比赛;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内容,开展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武术比赛及8·8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赛事等活动。



节 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完善创业扶持、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积极发展吸纳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有计划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有就业能力和培训意愿的劳动力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劳务对接协作机制,推进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就地就业相结合,积极在政府重大项目用工和农民工就业对接方面主动创造条件。鼓励本地大学生、城乡居民依据自身优势创业,通过本地资源嫁接外地市场、引导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带动就地创业、返乡创业。支持乡村发展新业态,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放在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结合实际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就业专项服务活动,着力提高零就业家庭和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稳定性,全面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和完善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定期举办招聘会,及时更新招聘信息,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帮助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实现就业。加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引导更多退役军人加入到就业创业中来。



第六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推进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社保互联互通工作;保障城乡居民医保无缝衔接过渡,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保险制度。

落实好社会救助政策。建立城乡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制度,推动形成低保、城镇困难职工和低收入家庭梯度救助格局,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低保救助跟踪平台,做到及时动态管理,努力做到应救尽救、应退尽退。

强化老人儿童关爱服务能力。加强托育服务事业发展,重视托育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多元共建托育服务机构,优先支持普惠型托育服务,重点发展03岁托育服务。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多元化养老服务,完善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普惠和互助性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责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创新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

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适度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加快建设基层教师和医务人员住房。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加强农村公墓建设,倡导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

专栏15:社会保障重点工程项目

(一)住房保障项目。

琼中县安居房保障建设项目;县城棚户区改造项目。

(二)托幼养老殡葬项目。

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殡仪馆建设项目;中心敬老院示范升级改造项目;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湾岭公益性公墓一期(50亩)及入园道路工程项目。


统筹发展与安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扎实推进依法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琼中,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安全稳定创造和谐、有序、包容的社会环境。



第一节 深化法治琼中建设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规范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有序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及时对全县各执法部门执法情况进行跟踪督察。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加强行政复议监督和审计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完善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明确重大行政决策范围,推动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完善并推动落实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公示听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制度。深化政务公开,拓展政务公开范围,加强信息发布,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扩大发布信息的受众面、影响力,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公开运行。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不断健全社会普法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入推进法治琼中建设。增强公民法治意识,加强法治教育,进一步完善法治大讲堂工作体系。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法治创建、法治惠民活动,完善法治教育基地等城乡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将法治文化阵地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积极开通新媒体公众号,进一步拓宽普法覆盖面,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培育发展公共法律服务组织,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健全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推动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及时获得有效法律帮助。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促进协商意见成果转化。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民主机制,加强基层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切实保障司法公正,落实司法体制改革各项任务,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规范司法行为,提升司法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提高司法效能和办案质量。



第二节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规范、道德约束、行政管理、民主协商和舆论引导等手段,协调解决社会问题。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完善一核两委一会乡村治理机制,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推进大社区综合服务模式,推动居民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构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服务四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大力推广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传承优秀传统民风,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等道德教化的重要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尊老爱亲、夫妻和睦、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提升社会治理科技信息化水平,强化大数据应用和法治方式,积极运用网络媒体等新型方式,拓展群众利益诉求和协商渠道,加强社会治理精细化、信息化建设。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健全社会产品和服务提供制度,推动政府部门行业管理、社会事务管理、技术服务等职能有序转移,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常态机制。

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继续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社管平台、矛盾多元化解四位一体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推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注重信访问题源头防控,形成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信访问题的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重点加强对特殊人群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受伤害人群的专业心理疏导和矫治。综合运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途径,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检察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政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协调和动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方面力量,形成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合力,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切实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推进平安琼中建设。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按照全时空、多层次、宽领域、高智能要求,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工作,聚焦线索排查、社会乱象、黑恶腐败,抓好打击整治,不断巩固禁毒工作成果。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涉赌涉黄涉枪涉爆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盗抢骗拐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健全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处置救援、社会动员、舆论引导等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应急联动指挥平台,注重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升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公安卫生体系,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强化保密风险防范,强化舆情研判及响应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防范食品药品安全区域性及系统性风险。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提升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能力,坚决遏制住特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健全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完善气象、地质、农业病虫害、空气污染等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偏远乡镇建立政府消防专职队或微型消防站,建立一套消防、公安、交警、120急救中心、森林灭火队等部门应急通信系统,配备交通事故、山岳救援、地质灾害等救援装备。打造“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综合素质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和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第三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加快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积极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把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塑造新时代琼中文明形象。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诚信建设,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深入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文明富美乡村创建活动乡风文明行动、“爱国家、爱海南、爱家乡、爱家庭为主题的卫生健康大行动大力支持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园,激发文明创建的基层基础活力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厉行节约的社会风尚。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全力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凝聚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节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发挥党的统一战线优势进一步凝心聚力。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挥好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港澳台侨等政策。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切实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外事工作。



第五节 坚持青年优先发展



推动中央、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落实,结合实际出台琼中青年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依托县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每年至少一次专题研究青年发展工作,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共青团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的青年事务机制。实施青年思想引领工程,深化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建强“青年之家”等基层青年工作阵地,促进青年身体素质、能力素质提升。实施青年就业计划和创业创新计划,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西部计划”,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针对青年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深化和拓展服务青年发展的路径载体,实施服务青年发展的实施项目,条件成熟的可推动纳入政府民生实事清单和购买服务清单。完善推动青年发展的保障措施,争取青年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持共青团及团属机构承担政府青年事务。引导青年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节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按照平战结合、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大力推进军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切实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健全国防动员工作制度,推进民兵预备役调整转型。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健全与军事斗争准备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深化国防动员体系改革,加快转变动员能力生成模式,紧密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做好作战行动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动员准备,显著增强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提供坚强有力的动员保障。进一步完善人防工程和设施建设,健全战备机构。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



章 强化规划实施,确保实现十四五宏伟蓝图



围绕规划纲要制定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全面统筹协调各方力量,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约束作用,推动全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提高新常态下应对风险挑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调动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加强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统筹,增强抓落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节 完善规划体系


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纲领性和指导性地位,切实贯彻总体规划的战略意图和主要任务组织编制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明确各领域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规划纲要目标顺利实现。加强规划的衔接协调,组织实施好多规合一工作,消除不同类型规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


第三节夯实人才支撑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党外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注重从艰苦工作岗位选拔干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双轮驱动”,灵活用好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候鸟服务、对口支援等柔性引才政策。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乡村医生和文化人才,加快培养各类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积极发挥乡贤的独特作用。落实人才“一站式”窗口服务,健全人才安居、落户以及随行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服务保障,为“留才”“育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节 创新实施机制



全县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将规划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通过年度计划分解落实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完善动态实施机制,并及时将进展情况向县委县政府报告。财政预算计划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年度目标、工作指标和推进措施。进一步健全监督评估机制,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前期评估、中期评估与后期评估相衔接、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配套、政府自我评估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规范完善的规划评估体系。



节 凝聚社会力量



加强规划宣传,着力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健全政府与企业、社会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发挥新闻媒体、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琼中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调动全社会力量,借用民间智慧促进规划有效实施,主动接受全社会监督。



附注:

一县三城五地:“一县”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三城”即创建海南岛中部中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五地”即海南自贸港中部旅游消费胜地、海南自贸港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地、海南自贸港应急物资储备基地、海南自贸港生态康养目的地、海南自贸港中部文化体育聚集地。

一心一园一带八区:“一心”即以主城区为中心,启动新城区建设,加强旧城区改造;“一园”即以琼中湾岭农副产品加工园、琼中湾岭综合物流园、琼中生态科技产业园为根基,统筹打造海南中部绿色产业园;“一带”即以中线高速、海榆中线为依托,打造区位绿色产业带;“八区”即百花岭风景名胜区、上安仕阶温泉旅游度假区、红岭水库环湖旅游度假区、长兴飞水岭热带雨林度假区、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鹦哥岭森林旅游区、红毛什运红色文化旅游区、乘坡河谷生态旅游区等八个重点开发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两违:即违法建筑、违法用地。

六个严禁两个推进:严禁秸秆、垃圾露天焚烧,严禁槟榔土法熏烤,严禁在禁燃区内燃放烟花爆竹,严禁在允许区外露天烧烤,严禁寺庙道观燃烧高香,严禁在城区公共场所祭祀烧纸焚香,以及推进气代柴薪工作和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措施。

全面改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一市(县)两校一园:即每个市县至少引进并办好一所省级水平优质中学、一所省级水平优质小学和一所省级水平优质幼儿园。

6+1”政务服务事项: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裁决、其他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

县领导联系服务企业2小时问题解决机制:各县级领导在联系服务企业过程中,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能解决的全力以赴协调解决;不能解决的,要按照职权范围,在2小时内通过办公室上报对口分管县领导或报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协调解决。

服务企业“三个清单”管理机制:第一个清单即已经落地并运营的企业服务清单;第二个清单即已落地正办理手续的企业服务清单;第三个清单即有意向来投资的企业服务清单。

放管服”: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号申请”是充分发挥公民身份证号码作为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作用,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标识,建成电子证照库,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请,避免重复提交办事材料、证明和证件等。“一窗”受理就是整合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解决群众办一件事需要到多部门、多窗口奔波的问题,逐步实现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一网”通办,是建成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推进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实现多渠道服务的“一网”通办,大幅提高政务服务的便捷性。

极简审批”:所谓“极简审批”就是在“多规合一”的前提下,按照“先行先试、精简高效、诚信自律、快进严管、融合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规划代立项”、以区域评估取代单个项目评估、优化项目服务、推行承诺制度、建立“准入清单”、打造两个平台、加强两项监管、实行联合验收、建立诚信档案、实施退出机制等十大措施,切实做到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

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

数字孪生治理体系:即数字孪生理念和技术在社会治理尤其是城市治理领域的应用,在网络数字空间再造一个与现实物理城市匹配对应的数字城市,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和虚拟化、全状态实时化和可视化、城市治理的协同化智能化,通过虚拟、监控、诊断、预测和控制,解决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服务等治理领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问题。

三权分置:即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七进:即“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

三个清零:即举报线索清零、黑恶积案清零、目标逃犯清零。

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4+X”产业布局:即以特色农产品为核心,通过有机种养、精深加工、物流仓储、自由贸易四轮驱动,构建绿色产业链与科技生态圈。

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千企千村:按照“当年带动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并从次年起每年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要求,利用5年时间引进1000家实力雄厚、经验丰富、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到我县广大农村投资兴业,带动当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地钱挂钩:指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挂钩、基建投资安排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

两不愁三保障:指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基本医疗、义务教育、住房安全有保障。

三不减三提高三加强:即背水一战的意识不减、脱贫攻坚的力量不减、扶贫的资金措施不减,提高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提高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提高群众综合满意度,加强产业扶贫、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三清三改三化一建:清理垃圾、污水、废弃物,改厕、改路、改水,美化、绿化、亮化以及建长效机制。

一核两委一会:“一核”是村党组织;“两委”是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一会”是村务协商会。

两个比例:公办园就读幼儿比例、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两馆一站:即文化馆、图书馆及乡镇文化站。

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雪亮工程: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工程。

三减一优: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优化审批服务。






相关文档

网站导航>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琼公网安备 4690300200001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300002  琼ICP备05000041号

电子信箱:qzwzglzx2018@163.com  运行维护: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站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