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招商服务 >> 项目展示

海南黎族纹身——正在消失的文化符号

发布时间:2016/02/22

  黎族是海南岛原著民族,在海南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着特有的原生态文化,但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黎族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面临传承的压力,有很多宝贵的技艺和文化形态正濒临失传。保护璀璨的原生态黎族文化刻不容缓。纹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习俗,是世界民族中一种罕见的原创性文化现象。纹身,在黎语中叫“打登”或是“模欧”。海南汉语叫“秀面”和“书面”。外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黎族是海南岛原著民族,在海南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着特有的原生态文化,但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黎族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面临传承的压力,有很多宝贵的技艺和文化形态正濒临失传。保护璀璨的原生态黎族文化刻不容缓。纹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习俗,是世界民族中一种罕见的原创性文化现象。纹身,在黎语中叫“打登”或是“模欧”。海南汉语叫“秀面”和“书面”。外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黎族纹身详细介绍

  曾经沿着海榆中线公路沿途村庄探访黎村纹身的妇女,纹身的青年女子已没有了,身上有纹身的只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据说,妇女在世不纹身,死后祖先不认,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所以未受纹身的妇女,死后必须在身上脸上用木炭划些图案才能入殓。在五指山市的黎族村寨中记者寻访到一位70多岁的老妇人,她面对着我很沉默,说不清纹身的缘由,只说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年轻人都不理会了。

  岁月也带不走渗入皮肤的颜色

  黎家人纹身习俗自古以来都有定制,因为他们把纹身看成民族的标志。如果生时不纹身绣面纹上本家或本支系的特定标志,死后则祖先因子孙繁多,难以遍观尽袒。倘若“祖宗不认其为子孙,则永为野鬼”。再则,在上古时代,种族之间常发生互相残杀的悲剧,把俘虏妇女作为战利品。由于种种原因,妇女将成年时,务必进行纹身,易于辨识,亦避免为俘虏。所以,“黎家男女周岁即纹其身”。

  可以很清晰地看见纹身的颜色以几何方形纹作为主要图案纹身时不仅图有定形、谱有法制,连施术年龄亦有所规定。各族按祖传之图案进行纹身,绝不能假借紊乱。例如,美孚黎妇女,以几何方形纹、泉源纹或谷粒纹组成的图案,而润黎则以树叶纹或方块形成图案。青蛙是黎族最崇拜的动物之一。

  黎族纹身常以青蛙作为主要图案。女子只要长大到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时,都毫不例外,必须按照祖先遗留下来的特殊标志接受纹身。倘若违背或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按时纹身,不幸与世长辞,亦不可避免的用木炭按本民族祖先遗留下的特殊标志在纹身的位置,画上图案,才能将尸体置于棺柩之中。不然,就没有资格埋葬在黎族集体的墓地之中。

  黎族纹身的过程

  黎族用于纹身的工具主要是植物的利刺和木棒,颜料多取自烟灰和染色草的沤汁。部位多在面部、胸部和四肢,有虫蛾、鸟兽、花卉等图形,以点线结构成形。过程是在预定的部位先用色料绘上底图,用一根筷子般大小的木棒敲击带刺的藤刺或木刺,使利刺沿着线条扎破皮层,刺刻出图形,然后涂上烟灰或色料,让色素渗入皮层里,在伤口愈合后,呈现出图案,形成永久性花纹。

  染色汁多以具有消炎功效的植物叶片(如蓼蓝)沤制发酵而成,烟灰也有止血的功能。许多人在施纹之后,着针的部位要受到感染,引发红肿疼痛,像得了一场大病一样,引起全身发热达数天。若是口腔部位红肿,几天内将难于嚼食,只喂以稀糊。施纹的部位,在痊愈后也要蜕掉一层表皮。

  古书中说,“男文臂腿,女文身面”(明代戴《广东通志》)。男子接受纹身的年龄没有明确要求,图式也较为简单,身体方面也没有多大伤痛,而女子就大为不同。接受文身的女孩子多在十来岁就已开始,个别的可能要推迟若干年。施纹的部位都有相应的工序和固定的纹饰,需要逐期进行才能最终完成,往往要历经数年。施纹的最佳时间,多选在每年秋季农闲时的吉日。被纹身的女孩子多仰躺在地,由技艺娴熟的师傅(多为老妇女)坐在旁边施纹,身边还需几个伙伴,以备在刺痛难忍以致挣扎时,帮其摁住身体(可想而知,受纹者的痛苦)。

  黎族同胞基本上都认为,纹身是一个女人一生中,必须完成的一桩大事,马虎不得。据说,妇女在世不纹身,死后祖先不认,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所以未受纹身的妇女,死后必须在身上脸上用木炭划些图案才能入殓。纹身是一件很纯洁的事,要选吉日,还有一些禁忌,一般是在秋季,还要选日子,如龙日、猪日、牛日,但不能在虫日刺纹,那是要被虫咬溃烂的。

  在施纹前,要“置酒会亲属”,把这事当喜事,让大家知道,并设祭告会祖宗;在伤口愈合后,要用龙眼叶煮水净身,又设祭答谢先人,还“集亲家相庆贺”,定了亲的女子,当然不能让亲家不知道。不纹身的女子,多会被众人非议和歧视,成年后也难于出嫁。黎族同胞认为女人死后都要回到娘家的祖先身边,如果没有明确的祖传纹身标记,将难让祖先认领。不能进入祖先的群体,意味着成为孤魂野鬼。黎族同胞都认为,文身是为了彰显女性的美,纹身的“完整”和“完美”与否,成了评判一个女性是否美的标准。具有完美纹身的女子,将成为众多追求者角逐的对象。

  关于纹身的传说

  村寨中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远古时,洪水泛滥,一对兄妹躲进大南瓜,漂到了海南岛,兄妹俩人在岛上寻找人烟,但没有找到。为了延续后代,妹妹纹身纹脸,使哥哥不能相认,于是结成夫妇。这故事与黎族创世纪的歌唱很相似。

  古老而独特的纹身之美,正在逐渐消失,年轻女子几乎不再去文身,手艺也已在失传,只能在历史中去回味了。

  对海南岛的纹身习俗作记载最早的,可能是东汉杨孚的《异物志》。按《后汉书明帝纪》原注:“(永平十七年),杨浮(应作孚)《异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则镂其颊皮,连耳匡,分为数支,状如鸡肠,操操下垂至肩’”。到晋代王范的《交广春秋》也写到:“朱(应为珠)崖、儋耳二郡……周迥二千里,径度八百里,人民可十万余家,皆殊种异类,披发雕身”。其后,宋朝的范成大、周去非、乐史;明朝的戴璟、顾;清朝的屈大均、张庆长、萧应植,明国时的周文海、史图博(德国人)、刘咸等人,都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中记述过黎族的纹身。

  最年轻纹身女约70岁

  黎族总人口约为124万,绝大多数生活在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有5个支系,各个支系妇女文身按照祖先遗传的图案,互不相同,成为黎族不同氏族、部落的标志,黎族男青年看女性的纹身图案就能知道是不是一个祖先的、能不能通婚。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符策超说,在世的纹身妇女有2000人左右,年纪最大的90多岁,最年轻的也约70岁,她们去世后,黎族妇女纹身历史也将划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