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交流  >  政协提案

关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思考及建议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8-21 15:00 责任编辑: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微信
X

 

关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思考及建议

                (主办单位: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扶贫工作办公室:交办时间:2020年6月29日)

提案人:王君月

界  别:少数民族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物质扶贫步伐不断加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部分贫困群众依然精神贫困,内生动力不足。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必须帮助贫困群众摆脱精神贫困,有效激发内生动力,清除全面小康路上的拦路虎。

一、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及表现形式

思想落后,认识不足。贫困农户自身脱贫内生动力严重不足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点:一是下冷上热,群众参与热情低;在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产业扶贫、帮扶干部帮扶工作等领域中,由于贫困农户劳动致富的意愿不强、工作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出现了干部“热”、群众“冷”的怪象,帮扶工作经常出现帮扶干部跑断腿,帮扶贫困户就点点头,实际效果却经不住国家级、省级、县级检查的问题。面对镇、村、帮扶干部定期的上门走访、政策宣讲等行为,帮扶贫困户除了采取不开门、不见面、不搭理等方式不配合外,甚至有些贫困农户直接冷言冷语责怪帮扶干部管闲事、耽误事、帮倒忙。例如红毛镇罗解村委会罗米一村2018年脱贫户王汉朝,每当帮扶干部去开展帮扶工作时,都会采取不开门、不见、不搭理的方式进行回应。二是贫困农户装穷装病,躺坐等吃政策饭;随着医疗救助、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产业帮扶等各类扶贫政策的落实,部分“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尝到政策甜头后,行为也越学越精,除以坐等“帮扶”、“慰问品”送上门的被动形式接受帮扶外,甚至有些贫困农户装病、装穷等方式主动向镇、村干部、帮扶干部开口索要项目、资金、要低保、社会兜底保障金的名额等现象出现。例如红毛镇罗解村委会罗米二村2016年脱贫户王业程,看见别的贫困农户得到修缮伙房的名额,自己又想去申请修缮伙房的名额,还要求帮扶干部帮忙去争取,还扬言“不给我申请修缮伙房名额,就不配合帮扶工作”。三是贫困农户存在相互攀比,在各类帮扶政策中,以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涉及资金量大、见效显著的政策最受贫困农户欢迎。但随着该类政策覆盖面的扩大,贫困农户间的攀比之风也逐渐盛行,一些改造过屋顶的农户见到别户新铺了地面,又要求要加铺地面;自家新修了厕所的见到别家新刷墙面,又要求加刷墙面;自家盖了一层搬迁房的又要求要加盖一层等现象越来越多。一旦这些要求不能及时满足,一些贫困户就开始采取以不脱贫、不签字等要挟结对帮扶干部或频繁到各级部门上访等方式谈条件、讲价钱,导致各级帮扶干部疲于应付。例如罗米二村2018年脱贫户王和英,其儿子王育坚已经异地建新了,原址的厕所就交由其父亲王和英使用,但王和英认为此厕所不是他的,要求帮扶干部帮其新修厕所,否则就开始采取以不脱贫、不签字等要挟结对帮扶干部。

发展无方,能力不足。一是受教育年限短,文化水平低,缺乏对现代科技、信息了解,只能从事传统体力劳动,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二是缺乏一技之长,深陷穷而苦干,干而无方的恶性循环,无法掌握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三是对技能培训重视不够,虽然在政府组织下参加相关技能培训,但缺乏对自身的充分认识,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培训成效不佳。四是缺乏对固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拥有的土地、林地,以及其他财产未能充分发挥资产效益作用,导致捧着金饭碗讨饭吃。五是创业无门,无法选择因地制宜,且适合自身所长的创业门路。

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建议

宣传教育扶思想。一是讲政策明事理。充分利用电视夜校、走访交流,标语、板报、墙报、公示公开栏,广播电视、开展家庭会议等政策宣传方式,让政策宣传的时间、形式、方法灵活有效,符合群众实际需求,易于接受、便于互动,将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系列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到人,让群众明白脱贫攻坚不是养懒汉,“等靠要懒”永远扶不起来,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改变命运。例如帮扶干部通过多次开展家庭会议增加上门走访次数,采取“知根底、同生活、共劳动”的帮扶模式拉近彼此情感距离,罗米一村2018年脱贫户王汉朝的态度明显发生了改变,从一开始采取不开门、不见、不搭理的方式,现已转变观念、克服“等人扶”、“等脱贫”等消极思想、树立“贫困可耻、致富光荣”观念。二是要转变帮扶方式,断绝“一次性”输血。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简单粗暴的一次性输血式帮扶模式,少给、少送一些慰问金和物资,多送一些知识、观念和技术,少送一些形式化的走访和闲聊,多送一些资讯、生产经营情况和项目,真正让贫困户在帮在实处、扶在实处的帮扶力量中树立致富信心、学到致富技术、找准致富门路。例如红毛镇罗解村委会罗米二村2016年脱贫户王业程、2018年脱贫户王和英经过帮扶干部的政策引导,现已转变观念、克服“等人扶”、“等脱贫”等消极思想、树立“贫困可耻、致富光荣”观念。三是树反面有训诫。反面典型,人人唾弃。以群众检举,当事人不得不承认的方式,对不尽孝道、不爱清洁、等靠要懒、胡搅蛮缠等对象,通过设置反面典型曝光台,张贴黑榜等方式,敢于向不良风气“亮剑”,有效遏制不良风气滋生,打消“我穷我懒我就等靠要”的念头。四是要加强舆论引导,扶正扶强脱贫志气。充分发动学生、务工人员、村老乡贤等群体、加大对脱贫惠民政策、脱贫攻坚成效、脱贫致富事例等宣传讲解工作,引导贫困农户尽快转变观念、克服“等人扶”、“等脱贫”等消极思想、树立“贫困可耻、致富光荣”观念、真正激发出“要脱贫”、“要致富”的强大信念。

培训技能强本领。一是按需培训有方向。结合各地产业发展、就业市场、技能人才需求进行客观分析,按照贫困群众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技能培训意愿,掌握贫困群众技能培训需求,为贫困群众技能培训明确方向,激发贫困群众参与技能培训、提升劳动技能的热情。二是订单培训有目标。按照市场有需求、自身有意愿、技能牢掌握、培训有资质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有效地培训农村生态特色种养殖业、乡村旅游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等就业创业实用技术培训,以及家政服务、挖掘机、水电工、焊接工等定向输出就业培训,让通过培训的人能掌握好技能,找到就业岗位,找准就业门路,收到培训实效。三是整合资源增投入。对家庭贫困程度深、学习培训需求时间长的培训对象,采取整合扶贫、人社、妇联、残联、农林科技等多部门技能培训项目资金,加大对贫困群众参加技能培训的投入保障,尽可能彻底解决达到培训合格所需的培训费用和交通、生活等费用开支,消除贫困群众担心参加培训花了钱、费了时间、却没有实际效果的担忧。

共建共享讲自治。共同决策。凡是与贫困群众息息相关的事儿,都通过社员会、群众代表会等方式,尽可能地让贫困群众最大限度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沟通协商,将群众意见建议充分吸纳到决策中,使决策更接地气、更合民意,让群众都是决策者之一,把脱贫攻坚当成自己的事积极干、主动干。共同建设。凡是水电路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多地组织群众参与到协调征占土地山林、生态环境保护、质量过程监督、验收评估等各环节,切实感受到建好一项公益项目的不容易,应该投工投劳的项目必须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尽到应尽之责。共同管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最大限度动员全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贫困群众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发挥全体群众的主体作用,对积极向上的大力支持,对恶习不改的进行孤立,直至彻底改变,让全体群众都能在共同管理中感受到主人翁地位。

建章立制有遵循。出台关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指导意见,通过深入基层调研,进一步找准内生动力不足根源,既为正面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指明方向,也为反面惩戒制定约束制度。出台关于纠正公德缺失的指导意见,针对当下部分贫困群众钻政策空子,不尽抚养、赡养义务,好吃懒做、等靠要思想严重的现象,制定出台刚性指导意见,对此类人员实施有力惩处。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扶贫工作办公室

关于“志智制”立体扶贫 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提案的答复

(答复时间:2020年8月20日)

冯推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志智制”立体扶贫 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的提案”已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我们一直注重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抓好产业就业扶贫,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1.坚持智志双扶,贫困群众自我脱贫更加自觉。一是善用宣传媒介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多渠道、多举措深入宣传习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宣传党中央和省委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站、微信、移动客户端、LED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宣传,在“10•17”扶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根据实际情况策划推出爱心消费扶贫、专场招聘会、脱贫攻坚专场文艺汇演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同心协力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二是善用思想法治手段刚柔并济抓内生动力提升。整合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移动互联网等各类媒介资源,对贫困群众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训,推动贫困群众思想观念逐步转变,主动脱贫意识、实用技术水平不断得到增强。真心真情开展“五个一”活动,实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并及时做好教育引导,为贫困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提高群众认可度,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内生动力和信心。制定出台《琼中县开展重点人群“六治”专项活动的方案》,积极组织开展重点人群“六治”专项活动,安排六治指导员186人,常态化进村入户,通过集中封闭军训、打击私彩赌博、落实以奖代补等方式,转变贫困群众“等靠要”落后观念。织22家企业来到军训地点进行现场招聘,有131名参训学员达成就业意向。截至目前,已开展集中封闭式军训活动2期273人,成功转化六治对象324人。三是善用奖补政策激励自主发展。坚持“奖、帮”结合,采取生产奖补、以奖代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对主动努力脱贫的贫困户,按家庭人均收入、产业收益、务工收入等不同类别和标准,分别给予500-10000元/户不等奖励,激励广大贫困户主动发展。2016年以来发放贫困户“以奖代补”2236.09万元;落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额外交通和生活费补贴3181人157.98万元、务工收入奖补3036户678万元,鼓励贫困群众多劳多得,激励广大贫困户主动自我发展和积极外出务工就业。

2.坚持产业扶贫,脱贫成效更加明显。继续发展桑蚕、山鸡、养蜂等9大特色产业,采取“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种养大户)+基地+贫困户”等4种产业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以帮扶资金或种苗折算入股到经营主体合作,累计建成特色产业项目151个,实现贫困人口覆盖率100%。着力推进产业项目规范化运营,出台加强规范扶贫对象产业扶贫项目利益联结管理实施方案,按照多劳多得、先进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结合“六治”专项活动,对贫困户入股分红实行量化考核,以鲜明的导向奖励先进表率、激励后进奋发,杜绝简单发钱发物、“一股了之”“一发了之”式帮扶。着力抓好惠农政策落实,引导贫困户参与橡胶“保险+期货”“橡胶价格保险”等保险,打造传统产业精准扶贫新“增长极”,截至目前,完成2019年度天然橡胶期货+价格保险理赔款1457.55万元,其中贫困户理赔494.63万元,涉及贫困户5627户,平均每户获赔879.03元;针对部分合作社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问题,充分发挥自贸港政策及我县区位优势,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启动一村一企、一品一景试点,对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及培训或参与经营管理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企业带动奖补资金发放挂钩,强化带贫益贫工作成效。抓好乡村生态旅游扶贫,创建推广什寒旅游扶贫模式,升级打造云湖、红岭等10条“奔格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大旅游片区,旅游村覆盖贫困自然村30%以上,截至目前,共有876户3478人通过参与农家乐、民宿、旅游商品开发等业态,吃上旅游饭脱贫致富。

3.聚焦生态振兴换新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始终以生态振兴促进宜居宜业宜游富美乡村建设为着力点,突出抓好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撑点。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按照“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五位一体要求,做到村内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合理分区和服务设施的合理布点,完成民房立面特色改造、排水排污系统、休闲活动场所、村庄硬化美化建设等项目规划设计,高标准编制100个行政村建设规划并严格依规建设,利用富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进行整村改造,村庄环村道、排水沟、户户通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累计整合投入6亿元,成功创建文明生态村544个。二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快推进“五网”建设为契机,完善主体打造和配套设施,做到自然村内道路硬化、户户通硬化、农村自来水普及、农村电网、光纤网络五个全覆盖。率先在全省推行管道燃气下乡进村,3个乡镇镇墟和165个自然村已经通气使用,力争年底实现自然村管道燃气全覆盖。三是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以“清洁村庄美化家园”为主题,围绕“三清三改三化一建”(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农村生活污水、清理畜禽粪污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改造农村厕所,改造村庄道路、改造农村危房,实施村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建立长效机制),实施村庄清洁“十大行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投入5.9亿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率先在全省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农村垃圾清扫收运覆盖率达90%以上。率先在全省推行富美乡村水环境PPP治理,建成分散式污水处理站294个,农村污水处理实现全收集全覆盖。

4.强化统筹协调,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和乡村振兴工作队人员安排和工作部署,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无缝衔接,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和党组织建设,大力开展“十抓十好”工作,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摘帽成果,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抓产业发展。按照“坚持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原则,深入实施特色产业“百村百社、千人万户”创业致富计划,不断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推动乡村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二是抓人才储备。实施各类人才定向培养计划,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08名、乡村医生80名、教师2303名;选优配强乡村人才队伍。选派1735名干部深入开展“联心富民”“四联三问”“联村帮扶”“第一书记”“领头雁”培养等工作;累计培养致富带头人283名,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37人;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110支329人,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三是抓精神文明。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了什寒村文化演艺队等一批先进典型;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累计建成乡村大舞台121个,村级文化室100个,农家书屋108个。四是抓人居环境。突出抓好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撑点。五是抓基层党建。投入125万元开通“党员驿站”服务热线和微信公众号,巩固创建农村示范党支部26个,转化升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9个,每年投入100万元,设立党员关爱基金,为80岁以上农村老党员每月发放补贴200元。完善“一核两委一会”乡村治理机制,推进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制定村规民约,广泛实行环境卫生村民评议和“卫生户”“文明户”“农村美丽庭院”“环境卫生光荣榜”等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

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内生动力不足、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等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实现脱贫攻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任务,确保在2020年底与全国、全省人民一道共同步入小康社会。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扶贫工作办公室

                                                                                              2020年8月20日

对答复情况满意度调查
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相关文档

附件:
网站导航>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琼公网安备 4690300200001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300002  琼ICP备05000041号

电子信箱:qzwzglzx2018@163.com  运行维护: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站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