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成功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来源:琼中县旅文局 发布日期:2024-12-10 09:12 责任编辑: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微信
X

喜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成功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北京时间125日晚,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简称《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成功“转名录”,是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精神的生动实践。该遗产项目申请转入《代表作名录》在我国尚属首次,在国际层面也不多见,标志着海南在非遗保护工作和黎锦技艺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体现了我国履行责任和兑现承诺的大国担当,坚定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01夯实保护传承基础为世界贡献出“中国方案”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代表性产品被称为“黎锦”,黎锦被誉为“中国纺织史的活化石”。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领导小组,省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和九个民族市县分管副县长为成员,对全省黎锦技艺保护工作统一领导,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保护措施。把非遗保护写入党代会报告。2022年,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传承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黎族苗族文化和海洋文化,保护和利用好东坡文化、海瑞廉政文化、“船型屋”等文化遗存,积极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世界双遗产申报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认定、管理和传承所建设。

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022年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这一主线,坚持立法与非遗保护精准有效衔接,充分吸纳和体现近年来形成的一系列有效经验和做法,从完善非遗保护体系、加强非遗传承传播、促进非遗的合理利用等方面作出了有海南特色、针对性可操作强的具体规定,为推动解决非遗保护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加强政策支撑保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海南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制定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管理办法》,以及《海南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为海南非遗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建立科学保护体系。2012年起,我省出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导论》等书籍,出版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容亚美等人口述史,制作完成的《织锦上的黎族》《别样的黎族文字》大型黎锦技艺纪录片被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积极开展黎锦保护性设计应用研究,完成了国家艺术基金“黎族絣染技艺传承创新人才培养”等项目。常态化举办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研修培训班,选派优秀非遗传承人赴省外高校进修深造。……海南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法论指导下,走出了一条现代治理、活态传承、弘扬壮大的非遗保护发展道路,为世界贡献出“中国方案”。02坚持“活态”传承传承人从不足千人到超过2万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社会各界参与自觉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和传承的热情日益高涨,进一步激发了非遗的新动能。2022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强调,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我省将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推动海南非遗保护传承取得新突破、进入新阶段。

加强区域性整体保护。2023年,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出台《海南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通过33条具体条款明确了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思想、设立程序、责任主体、建设内容和管理措施。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赖以孕育、滋养、发展的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加以系统性保护,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联合省人社厅和省乡村振兴局印发了《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围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传统工艺推进非遗工坊建设,由输血式的外力扶持逐渐转变为造血式的内生发展,运转效能不断提升,以黎锦等为代表的非遗相关产业,成为五指山等民族市县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就通过传帮带,带动周边市县的织娘一起完成大量订单生产,被文化和旅游部入选全国30名传承人“云探店”,在全国范围推广宣传。

建立黎锦原材料生产基地。为保证黎锦纺织原材料的供应,我省在东方市等地共建立了148亩的原材料生产基地,采用“政府投资,企业承包”的形式,种植海岛棉、苎麻、假蓝靛、黄姜、山蓝、落葵、苏木等黎锦原材料作物,并严格按照传统种植方法进行培育,确保作物的品质和传统特色。此外,各地传承人、合作社还分散种植了多种黎锦原材料,据统计全省黎锦原材料种植面积累计近400亩,为黎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探索非遗产业化发展。海南坚持传统技艺与当代时尚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培育优质企业,大力发展黎锦产业。通过企业化内部资源复制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保护传承,将传统传承模式衍化为产业化、标准化的传承模式,激活技艺自身“造血”功能,扩大黎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推动黎锦融入群众生活,真正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非遗“活态”传承。我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搭建黎锦设计师及设计服务平台,整合国内高校设计师、社会知名设计师资源为全省黎锦企业、工坊和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提供符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设计和产品定制服务。36家黎锦企业、工坊、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成立了黎锦产业联盟,获得授权免费使用设计师平台设计的作品,进一步增强了黎锦文创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竞争力。目前,全省黎锦产业欣欣向荣,行业的头部企业一年营收达千万元,产品远销海内外。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保护机制、增设非遗工坊、建设产业联盟、建设原材料基地……如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队伍已从2009年时的不足1000人发展到了2万多人。此外,全省10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该项技艺实践课,6个市县建成了5300平方米的黎锦技艺传习馆和16个传承村,积极通过“非遗进校园”“研培计划”、建立传统工艺工作站等方式,整合多方力量,推动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这一系列保护成效,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成功“转名录”提供了坚实基础。

03在国际舞台绽放异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近年来,黎锦更是多次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20234月,在意大利米兰国际设计周,举办中国海南黎族文化交流活动,现场表演黎锦服饰秀,赢得了满堂喝彩;20236月,“根与魂——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澳门惊艳亮相,黎锦秀在“大三八”牌坊前吸引了众多国际游客的目光;20245月,黎锦的风采更是跨越重洋,在马耳他、德国、保加利亚等三国举办“南溟技忆 百卉千华”——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欧洲三国巡回展,在国际传播中反响强烈;20249月五指山的黎锦走进巴黎时装周的秀场,受到国际时尚界的关注……这些密集的文化交流活动和积极的宣传效果,极大地提升了黎锦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海南还连续四年举办了四届以黎锦技艺为核心的,全国区域性非遗品牌活动——“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每一届都吸引全国各省(市)文旅厅局广泛参与,活动得到了文旅部非遗司的肯定和支持。

15年来,海南扎实推进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系统性保护工作,整合政府、企业、高校和传承人等多方力量,通过与教育融合、与设计结合、与旅游融合,使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在得到有效传承的同时,焕发现代审美,走入更大范围的生活视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今年4月,第六批国家级传承人评定结果公示,我省增加13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包括2名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目前我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共有3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不含正在公示中的2名)、25个省级传承人。

当前,海南正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转名录”的成功将作为国际非遗保护经典案例、黎锦将作为重要的国际文化传播品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成功“转名录”后,如何继续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省将加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履约要求,进一步健全保护传承体系,全面提升保护传承水平,加大国际国内传播力度,让黎锦成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靓丽文化名片。

相关文档

附件:
网站导航>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琼公网安备 4690300200001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300002  琼ICP备05000041号

电子信箱:qzwzglzx2018@163.com  运行维护: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站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