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刚刚过去的周末假期,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共建村遭遇了幸福的烦恼——堵车。“全是从省内各地赶来的自驾游客,仅周日一天,我们就接待了100多人。”3月2日午后,共建村村口的一处桑园里,桑农王福斌随手从枝头摘下一颗红到发紫的桑葚递给海南日报记者。
与以往琼中常见的桑园相比,眼前这片桑树个头几乎高出一倍,且树上结的桑葚果也明显大了不少、多了不少。“用来养蚕的叫作叶桑,我们种的是果桑,专门产桑葚果。”王福斌说,2017年返乡创业,在看到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后,当即决定种果桑,走差异化路线。
“桑葚果卖给谁?这果实可不易储存,运到海口后要是两天内卖不掉,可就全坏了。”“那就把消费者引到村里来,让他们在地里现摘现吃。”种桑树,不为养蚕,只为卖桑葚?王福斌的想法起初并不被村里人看好,但他却执拗地想要试一试,“果桑比叶桑好打理,再加上现在乡村旅游发展火热,这产业会有奔头。”
翻地、起垄、播种、铺膜……将自家几亩水田全部翻种上果桑,王福斌一边忙着干农活,一边手机不离手。“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得自己给自己打广告。”海南日报记者惊讶地发现,他几乎将自己种果桑的全过程进行了直播,偶尔也会化身主播出镜讲解叶桑与果桑的区别、果桑的营养价值等,吸引不少忠实粉丝。
几天前,海口市民邢女士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刷到了王福斌发的一条视频,视频里几个小孩子围着桑树吃得满嘴紫黑,边吃边笑,惹得她心动不已。“一到周末,就赶紧开车带上家人赶了过来。”邢女士说,昨天他们一行人在桑园采摘了一下午,没有入园费,摘了3斤共花费60元,“比超市卖得新鲜,还不贵,这趟来的确实划算。”
除了靠自己通过直播引流,稳定的客流量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原来,几天前琼中刚刚推出3条踏青、桑葚采摘旅游路线,整合桑葚采摘园、旅游景区、富美乡村等多个农旅资源要素供给方,进行统一推广营销,其中便包括共建村桑葚采摘园。
2月28日,共建村桑葚采摘园共接待游客100余人次,采摘总量达400斤,王福斌收入2000元。
“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的积极性也跟着高了起来。”王福斌说,目前他带动3户村民共种植15亩果桑,按亩产400斤来算,如果全部供游客采摘,一季收入可达12万元,“就算没有游客,我们也可以采摘桑葚用来酿酒和榨果汁,去年我酿了千余斤,每斤售价50元到80元不等,根本供不应求。”
但今年,王福斌却不敢接太多的桑葚酒和桑葚汁订单。“按现在这个游客接待量,怕是剩不了多少桑葚果了。”王福斌提醒,桑葚成熟期仅有28天左右,今年3月下旬就基本结束了,要想体验采摘尝鲜的游客还得趁早。